社運標語的字體 l 字型散步Next-捷可印

社運標語的字體 l 字型散步Next-捷可印

名片

DM

海報

信封

貼紙

大圖輸出

資料夾

菜單

社運標語的字體 l 字型散步Next-捷可印
  1. 部落格
  2. 好書推薦
  3. 社運標語的字體 l 字型散步Next 社運標語的字體 l 字型散步Next

社運標語的字體 l 字型散步Next

社運標語的字體 l 字型散步Next

把台灣1990年代、2010年代社運現場的照片兩相比較,會發現字體的身影出現很大變化。解嚴後,漸漸民主化但桌上出版還沒普及的90年代,看板標語大多是手繪創作或直接用毛筆寫。


把台灣1990年代、2010年代社運現場的照片兩相比較,會發現字體的身影出現很大變化。解嚴後,漸漸民主化但桌上出版還沒普及的90年代,看板標語大多是手繪創作或直接用毛筆寫。進入社群媒體世紀的2010年代,當然也有很多自製的手繪標語,但更多是用了電腦字型的印刷文宣、手舉牌、T-shirt或小貼紙。甚至有人直接拿平板電腦秀出圖片、表達意見。社會運動的戰場更不只在街道上,也在臉書與Instagram的河道上。



來自蒙納(Monotype)香港分公司的三套字體:剛黑、板黑與長宋,基本上佔據了我們的視野。在2014年的太陽花運動過後,許多政治人物或政黨的臉書文宣,標題都不難見到這三套字體,非常搶眼,或許為驚人的傳散立下一些功勞。很多網友知道這些字體後,也紛紛跟進,用來製作自己的貼文。



這種尖銳的文字。看著看著,頓時竟然有種既視感:好像在哪裡看過──那些標語、圖文的上尖銳文字,很難不讓人聯想到1960年代中國大陸一系列政治鬥爭。尤其是長宋、板黑這種味道的字體,經常被用在這樣的政宣上。


這些字體是為群眾而生的。其中,「蒙納超剛黑」最讓大家印象深刻,因為它看起來就是很夠力、很大聲。在太陽花運動以前,蒙納超剛黑最有名的應用,是陳致豪設計的「今天拆大埔,明天拆政府」。上面醒目、尖銳而剛硬的字體使人難以忽略。這則標語獲得廣大迴響,也讓剛黑體能見度越來越高。而且,在發源地香港,剛黑體也是公民運動中不難見到的字體。


剛黑體的故事




70年代的香港,從廣告公司離職,創立CCC的郭炳權先生,設計了一系列廣受歡迎的美術字體。「剛黑體」是其中一員,在2000年後交由蒙納香港分公司出品,逐漸演變為現在的剛黑家族,共有幼、中、粗、超、特粗五種粗細。



它剛硬而醒目的特徵,使它特別容易用於廣告、標語之上。廣義來說,它是綜藝體的一員。但不是所有綜藝體都像剛黑體這樣格外出眾。一般綜藝體在筆畫切角大多切平處理;筆畫轉折處甚至是圓弧形狀的,便柔化了剛硬感。剛黑在切角處大膽採用斜角,轉折也全是戲劇化的角度,例如鈍角、直角或銳角。這些特徵讓剛黑看來格外剛硬、尖銳。人眼對尖銳物品相當敏感,圓弧則使之放鬆,這就是為什麼剛黑會格外醒目了。




目前市面上的綜藝體字型是90年代的產物,剛黑家族則是近年推出。年代比較晚近、風格也看似相當新潮,剛黑可能被誤認為是改良版的綜藝體。但是,就中文美術字的歷史來看,這種「平、直、切」的銳利風格,歷史反倒比較悠久。我們可以在大躍進時期(1962)相關政宣字體上面看到與剛黑體類似的基因:戲劇化的轉折與剛硬的外型。



這種造型是從黑體字演變而來的:保留黑體的銳利轉折,並將撇、捺這類曲線設計全都改成筆直的,也沒有喇叭口、襯線這類設計。



但這也不是中共政宣機關的發明。我們在台灣街道超過半世紀的老招牌上,也撞見了類似剛黑體的字體造型;台灣在1950年代便創立的老字號「旭光」牌日光燈的商標字體,也很類似剛黑體的造型方式。這種字體風格還可以在Toshiba(東芝)、National(國際牌)、Mitsubishi(三菱)這些日本電子大廠的舊商標上看到,而這些商標也都要追溯到1920至1930年代了。也就是說,從最初開始,「剛黑」這樣的字體,本是貨真價實的商標字、廣告字。


🛒 📚《#字型散步Next:從台灣日常出發,無所不在的中文字型學》


本文摘錄自《字型散步NEXT》

作者:柯志杰、蘇煒翔

工作經歷

聯絡方式

    分類
    好書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