Q1 白井敬尚先生以《idea》的藝術總監身分廣為人知。您怎麼評價在《idea》工作時期的自己?
白井敬尚:《idea》雜誌的所有設計作品都是我和總編室賀清德的現實狀態寫照。這也意味著在這本雜誌上,我們的傲慢、偏執、謙遜、無畏和日漸枯竭萎縮的精神狀態將無所遁形。我們沒有時間去思考、猶豫是否要停下來。《idea》雜誌的出版指引著我們要怎麼做,又如何往前走,最終記錄下我們一路走來的軌跡。
Q2 您在日本 ggg 美術館辦了個展,策劃這個展覽的初衷是什麼?最大的收穫是什麼?
白井敬尚:這個展覽的目的是展示我職業生涯中的核心設計作品。在畫廊挑選和布置作品時,我才意識到我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內容的版式組合上,即排版。在這三十年的職業生涯中,有很多我尊敬、影響我至多的人:字體排印師如赫爾穆特‧施密德(Helmut Schmid)、揚‧奇肖爾德(Jan Tschichold)、喬凡尼‧梅德斯泰格(Geovani Merdersteig),以及阿爾杜斯‧馬努提烏斯(Aldus Manutius,十五世紀義大利書商)、鏑木清方(畫家)、恩地孝四郎(版畫家)、立原道造(詩人)、清原悅志(平面設計師,也是我的老師)……他們都是在某個領域擅長構形的專家。通過比較他們的作品與我在畫廊展出的作品,我發現他們確實對我影響極大。與此同時,我驚訝地發現我早期和近幾年的作品幾乎沒什麼不同。所以我在尋思其中的原因。
Q3 您設計的書籍總會創造一段令人難忘的閱讀體驗。您認為書籍設計師需要整合的訊息除了我們能看到的字體、圖片,還有什麼?
白井敬尚:傾聽文字(排版)和插畫的聲音:重要的字體和排版需要適當地擺放在哪些位置;圖片又需要我們如何有效地排版。我認為這要求我們在排版與圖片、標題與文字、頁碼與頁眉等這些要素之間建立聯繫。這也意味著我們需要分離、整合訊息。我將會在下一個問題的回答中詳細談到這一點。
Q4 書籍設計不只是在表象,更在於深度。您設計過不同的書籍,您認為它們相同的地方在哪裡?
白井敬尚:向讀者傳達訊息是我所有工作的共通點。頁面結構設計的具體技術方法,首先,日式字體也好,西式字體也罷,要將傳統書籍的版式和網格系統應用開發在合適的地方。第二,透過對視覺感官的調試,將所有元素固定在版面上。關鍵在於訊息的整合,包括作家和編輯在內的團隊成員,他們的態度、動機、情感、手勢、行為、表情以及語調。這些訊息(儘管不必在版面上轉化為語言或視覺表達)很難翻譯成文字。此外,會議期間的氛圍、作家的工作以及私人生活的空間氛圍對我來說也很重要。我開始做設計的時候會認真考慮、設想這些場景。我將所有的這些過程稱為「訊息整合」。這是我的個人習慣。我想這也是你會在我的書籍設計中看到一些相似之處的原因。
Q5 從事書籍設計和編輯設計(editorial design)多年的您,有沒有一些經歷成為自己的反面教材,讓您從此擁有深刻的領悟?
白井敬尚:是的,當然有。我幾乎一生都在做設計,因而看似隨意的行為原則本身,可能也是基於我的設計思維方式:觀察方式、思維方式、構圖方式、編輯方式、交流方式和回應方式。透過狹窄的針孔看到的設計世界可能很小,但對我而言,看到的視野卻是非常豐富、廣闊的。
Q6 歲月流轉,但您設計的書彷彿還年輕著,依然充滿朝氣。您怎麼形容自己目前這個人生階段?這個階段應該是一本怎麼樣的書?
白井敬尚:在過去十年裡,我幾乎沒有休過假,一直都在為《idea》雜誌工作。時間轉眼就過了,最近我也總是在設計書籍的文字排版與構成。目前我主要在研究如何用一款更大尺寸的Orthodox 字體設置文字,並在頁面中留足空間。
好吧,也可以這麼說,打個比方,在我的這本書裡,我只是完成了「前言」部分,目前正踏入下一階段,即「目錄」頁。
組版造形
設計:白井敬尚
清晰的視覺與易讀性是組版造形下的最終效果。排版設計本身並不是語言交流的元素;然而,在排版設計中,包括字體形式,暗含著時代的情感、技術、歷史記憶,以及大量可通過形體感知的非語言訊息。文字通過這些非語言訊息成形,並以視覺化語言形式發揮作用。
讀者閱讀文字時,想像力從內心開始運轉,並在心靈之眼生成場景或景象。在語言交流下,每個讀者會用不同的方式創造出理想的「形象」,也許這裡沒有任何能讓版式介入的空間。然而,即便如此,設計師對版式依舊有著超乎尋常的追求。
定義當下の15人,讀專訪+看作品+去旅行,看懂日式美學的漫遊課 >>> 《日本設計大師研究室》
圖文授權:原點